技术创新机器换人 海安企业“变”中赢得生机
南通日报
昨天,在南通粤通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新厂区生产车间,全自动柔性刚调试好的门扇加工生产线,按照零件拆装,按顺序装车,发货。
该公司主导的“定制木工家具制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示范线”已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智能机器人”重点专项。公司总经理姚尧表示:“新厂区搬迁工作于3月完成,4月投入使用。思维没有变化,别说公司发展,连生存都成问题。”
近年来,海安制定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三年行动,增强了竞争力的企业。从“疫情”对企业的影响来看,防范“疫情”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。目前,海安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.35%;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269家,居南通首位。 130家企业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评估,居南通市之首。一季度,全市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97个,合作资金超过6500万元。
科技创新应对“疫情”变化
5月30日,亚太轻合金(南通)科技有限公司车间. 先进的冶炼炉、挤压生产线等深加工生产设备正在调试中,一个车间不断生产高强度、高韧性的铝合金型材。
亚太科技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及材料、铝合金锻件的制造,是省级科技巨头企业。 “一季度,尽管汽车行业销量大幅下滑,但我们的销量仍增长了6%。”公司总经理蒲剑英坦言,在疫情之下,亚太科技能够实现逆势增长,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。
“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,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4%以上。同时,我们与一些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,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储备。目前,我们的高强度高韧铝合金型材广泛应用于奔驰、宝马、奥迪等知名车企,市场占有率近80%。”蒲剑英表示:“目前,公司二期项目已经开始量产,去年销售额为14亿元,在此基础上,我们有信心今年实现10%至15%的增长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,海安围绕主业、主业,实施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。慢的。南通江中光电有限公司年均研发投入1000万元以上,技术改造投入2000万元以上。这几天,公司的流水线一直很忙。据公司压铸车间厂长许映虎介绍,今年以来,公司接到了源源不断的订单。仅4月份,电梯梯级产量突破11万台,销量突破10万台,均创历史新高。
今年,海安将新增院士等顶尖人才合作项目10个,首台或产品30个,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。技术合同交易额不低于10亿元。 .
机器换人,智能应对“疫情”变化
5月28日,在江苏图灵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,数十台机器人不断地张开机械臂,展示他们的“十八般武艺”。该公司负责人夏显国表示,“其中8人连续工作72小时以上,没有出现任何问题。下午发货,发往河北、重庆等地。”
复工复产以来。不少企业都经历过用工荒,图灵机器人生产的多功能机器人成了“甜米饼”。 “我们生产的机器人具有搬运、拼接、抛光、喷涂、弯曲等功能,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。受疫情影响,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更换机器。”夏显国透露,1-4月,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50%。与图灵机器人满负荷生产一样,海安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内各家企业都异常忙碌,高科技、智能设备供不应求。海安开发区科技创新园管委会主任本道明介绍,“目前,开发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已有多家科研院所和研发中心,60多家企业入驻开发区。深化多领域项目合作,助力海安企业机器换人提升工业智能制造能力。”
近年来,海安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机器换人,使用智能汽车和智能仓库建设推动制造业向化学方向高端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转型。2019年,海安技改装备投资21.86亿元,同比增长24.42%。
<强>政策支持,以不变应万变应对“疫情”变化
“企业开展共性技术研讨ch,我们会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,这是海安不变的方针。”海安市科技局局长罗正熙介绍,疫情发生后,按照《海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企业抗疫稳定发展若干措施的意见》要求”,该局立即打出“组合拳”,与金融部门合作。监管局、财政局对“苏克贷”业务实行财政贴息。 “速贷Ⅰ”按同期基准利率的40%补贴,单个企业不超过5万元; “速贷二期”按贷款利率20%补贴,单个企业不超过10万元。
江苏拓创科研仪器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和技术力量与河海大学、重庆地质矿产研究所的专家合作,在“水力压裂关节轴承”方面寻求技术突破和创新测试设备”点。该项目在南通市科技创业大赛和“同创汇”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“成长型企业集团优秀奖”。但是,该项目的投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。
文章来源:《轻合金加工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qhjjgjs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707/786.html